5月12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組織發布通知,2022年,維持源自老撾黃檀屬及馬達加斯加黃檀屬物種和柿屬黑檀木物種的貿易禁令。
追溯:紅木市場再起風波
據悉,CITES責令所有締約方,禁止簽發證源自老撾的黃檀屬物種的進口許可,包括了家具和雕刻件等成品,其中重點物種是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
同時,基于有關調查報告,針對馬達加斯加的黃檀屬紅木物種和柿屬黑檀木物種也采取維持貿易禁令的措施。
問題:原材告急 漲價頻繁
老撾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一直以來都是珍稀紅木的出口大國。但近十年來,開采過度、非法交易猖獗,讓當地野生紅木樹種急劇減少,甚至危害到相關物種的可持續發展。
為此,老撾相繼出臺了嚴控的政策,致使紅木供應出現缺口,對我國的紅木家具市場影響巨大。
交趾黃檀等黃檀屬紅木的木性、紋理、色澤都很優秀,在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卻十分依賴進口,無法實現自給自足。供不應求的局面,更使得這類紅木價格越炒越高。
解決:雙重困境下,紅木企業如何發力?
面對這兩座大山,紅木企業應積極應對,樹立打造精品紅木家具的意識,推出高附加值的紅木產品,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高品質需求,為發展帶來新動力。